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天晚上,肖肖剛回房睡覺就又跑出客廳,說自己睡不著,對媽媽十分煩躁地喊著:"我要生氣了,你從來沒有在睡前給我晚安吻!"
肖肖媽媽對兒子這個突如其來的吼叫給震驚到了,她回應道:"我不知道你想讓我這麼做呀!"
兒子的回答是一連串連珠炮似的抱怨:"你都心疼我!我不開心了!離我的生日還有十幾個月呢,而且我討厭做家庭作業!"
肖肖媽媽冷靜了一下,把孩子拉到身邊,坐下來,一邊拍著他的背,一邊用安慰的聲調說:"有時候真的很難受,對不對?但你知道的,我是最愛你的,你一直在我心裡,你要明白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媽媽關懷式的回應,讓肖肖知道,媽媽感受到了他的感受。他慢慢放鬆下來,態度逐漸軟化,開始願意和媽媽解釋他的委屈具體是什麼,最後乖乖的回去睡覺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這似曾相識的一幕,孩子會突如其來的發起脾氣,說一大堆毫無邏輯且心煩意亂的問題,表現出完全不可理喻的煩躁與抓狂。
其實,表面上孩子像是在亂髮脾氣,實際上此時的原因是孩子的右腦情緒在強烈的波動,並且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孩子的"左右腦"沒有連接上所引起的問題。
了解孩子的"左右腦" 孩子總亂髮脾氣,和孩子的"大腦"構造有關每個人的大腦都有多重人格,不同的區域負責處理不同的內容,有的理性、有的非理性、有的深思熟慮,有的本能反應。讓大腦良好運行的關鍵,就是讓各個部分協同運作,即一個重要概念:整合。
為什麼孩子們那麼容易哭,崩潰,易怒,甚至攻擊別人?當我們面對來自孩子們的這些挑戰時,我們為什麼不知所措?這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孩子們的想法。每當孩子們毫無理由的亂髮脾氣時,那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缺乏整合。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特別是負責邏輯和理性的左腦,在兩歲左右才剛剛開始發育起來。
簡單來說,我們的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右腦是情感的,非語言的、經驗化的和自傳體式的。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歲以前,右腦起著主導作用。他們還沒有掌握用邏輯和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只是活在當下。
當一個孩子開始問"為什麼"時,說明他的左腦開始工作了。因為左腦想知道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線性因果關係,用語言表達邏輯。雖然左腦開始發育,但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綜合能力,所以會造成一些混亂和分裂。這也是為什麼兒童在幼兒階段中經常出現情緒崩潰的原因。
整合孩子"左右腦"的重要性可以說要到25歲,人腦才逐漸成熟。所以我們必須等待孩子大腦長大?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雖然大腦成熟的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整合的程度會受到日常培養的影響。如何應對孩子們的每一次情緒風暴,如何幫助他們整合分裂的"左右腦",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鍛煉孩子大腦發育所需的不同元素的機會,都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不同部位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強手並進。如何整合孩子"左右腦"當孩子亂髮起脾氣時,說明他的左腦在作祟。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也用"左腦"和孩子去硬碰硬,試著用我們的邏輯性和孩子們比較"真理",說些"我明明對你很好"、"我又不能讓你的生日提前到"、"作業是你必須完成的"之類的話,那將是徒勞的艱苦工作。
家長們要學會,當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時,首先要用我們的右腦,與孩子的右腦聯結,接著再引導至左腦,幫助孩子整合左右腦,並且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聯結第一,解決第二。
通過聆聽與關注認清孩子的情緒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孩子們的情緒。
當我們不去正面面對一個孩子情緒的激流勇進時,我們讓他通過對右腦的反應和在激流中衝浪來體驗所謂的連接。之後,我們會盡量用我們的左腦來引導孩子轉向左腦,一起理性地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
正如例子的肖肖媽媽中所做的那樣,通過一些親密的動作當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後,再開始向孩子解釋,並一起努力尋找改善的方法。例如,"答應和孩子一起計划下一個生日"、"想辦法讓家庭作業更有意思"等等。
事實上,這種方法類似於育兒書籍中的許多理論,比如先解決情緒,然後解決問題;比如,先與孩子產生共鳴,再解決孩子的煩惱等等。
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總是有效的,也不意味著對兒童沒有底線或放縱不管。一些舉止不敬、傷害他人、破壞物品等行為應在傾聽和注意之前先對孩子進行停止。
通過經驗分享安撫孩子的情緒比如,當孩子摔倒劃傷胳膊肘時,幼兒園的孩子失去了心愛的寵物,幼兒園的孩子受到同學的欺負。這些時候對於幼小的他們來說,可能被痛苦、失望或恐懼的感覺壓得喘不過氣來,右腦充滿了強烈的情緒和身體感覺,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此時,我們的責任是引導左腦工作,讓孩子們確切地了解發生了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幫助他們複述恐懼或痛苦的經歷,澄清事情的過程,讓他們理解整件事。比如,因為孩子在幼兒園生病或受傷,他們害怕上幼兒園,然後拚命拒絕上幼兒園。也許,在他們的腦海里,他們有一系列的事情,比如獨自一人在學校,生病和受傷,離開父母,感到害怕,並認為這些事情有必然的聯繫。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回憶起生病受傷的日子,從家到幼兒園再到家。比如對孩子說:"剛開始呢我們一起上幼兒園,揮手告別之後,你就開始和朋友們玩了。後來,你摔傷了,媽媽知道你很痛苦,但老師很照顧你。她知道你需要我媽媽,所以她打電話給我,我馬上就到了。我陪你把傷養好了之後,你想不想回到幼兒園去找你的朋友和老師們呀?"
這樣,把事情的經歷給理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和身體在經歷什麼。幫助他們建立一些意識,以表明學校是安全和有趣的。例如,你可以在孩子們最喜歡的教室的一角畫一幅畫,或者和孩子們分享一個非常快樂的時刻等等。
這種通過經驗回憶引導的方法,讓他們改變對抗拒事情的認知,從而再次喜歡上它們。
孩子發脾氣的情景的的確確會令人很不愉快,但其實,發脾氣只不過是孩子們內心的一種表達方式。父母要明白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心裡的想法是什麼,這樣才能知道該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如果你能注意到發脾氣是如何極大地幫助了孩子,當你從新的角度觀察到發脾氣如何使孩子們恢復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你就會轉而去讚許它。而大多數父母從來沒有機會,所以他們才始終想不明白這一點。
我是小D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孩子總亂髮脾氣太不像話?別誤解孩子,是「左右腦」沒有連接上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天晚上,肖肖剛回房睡覺就又跑出客廳,說自己睡不著,對媽媽十分煩躁地喊著:"我要生氣了,你從來沒有在睡前給我晚安吻!"
肖肖媽媽對兒子這個突如其來的吼叫給震驚到了,她回應道:"我不知道你想讓我這麼做呀!"
兒子的回答是一連串連珠炮似的抱怨:"你都心疼我!我不開心了!離我的生日還有十幾個月呢,而且我討厭做家庭作業!"
肖肖媽媽冷靜了一下,把孩子拉到身邊,坐下來,一邊拍著他的背,一邊用安慰的聲調說:"有時候真的很難受,對不對?但你知道的,我是最愛你的,你一直在我心裡,你要明白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
媽媽關懷式的回應,讓肖肖知道,媽媽感受到了他的感受。他慢慢放鬆下來,態度逐漸軟化,開始願意和媽媽解釋他的委屈具體是什麼,最後乖乖的回去睡覺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這似曾相識的一幕,孩子會突如其來的發起脾氣,說一大堆毫無邏輯且心煩意亂的問題,表現出完全不可理喻的煩躁與抓狂。
其實,表面上孩子像是在亂髮脾氣,實際上此時的原因是孩子的右腦情緒在強烈的波動,並且缺乏左腦邏輯的平衡,孩子的"左右腦"沒有連接上所引起的問題。
了解孩子的"左右腦" 孩子總亂髮脾氣,和孩子的"大腦"構造有關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多重人格,不同的區域負責處理不同的內容,有的理性、有的非理性、有的深思熟慮,有的本能反應。讓大腦良好運行的關鍵,就是讓各個部分協同運作,即一個重要概念:整合。
為什麼孩子們那麼容易哭,崩潰,易怒,甚至攻擊別人?當我們面對來自孩子們的這些挑戰時,我們為什麼不知所措?這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孩子們的想法。每當孩子們毫無理由的亂髮脾氣時,那是因為他們的大腦缺乏整合。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特別是負責邏輯和理性的左腦,在兩歲左右才剛剛開始發育起來。
簡單來說,我們的左腦是邏輯的、語言的和求實的;右腦是情感的,非語言的、經驗化的和自傳體式的。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歲以前,右腦起著主導作用。他們還沒有掌握用邏輯和語言表達感情的能力,只是活在當下。
當一個孩子開始問"為什麼"時,說明他的左腦開始工作了。因為左腦想知道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線性因果關係,用語言表達邏輯。雖然左腦開始發育,但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綜合能力,所以會造成一些混亂和分裂。這也是為什麼兒童在幼兒階段中經常出現情緒崩潰的原因。
整合孩子"左右腦"的重要性
可以說要到25歲,人腦才逐漸成熟。所以我們必須等待孩子大腦長大?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雖然大腦成熟的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響,但另一方面整合的程度會受到日常培養的影響。如何應對孩子們的每一次情緒風暴,如何幫助他們整合分裂的"左右腦",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鍛煉孩子大腦發育所需的不同元素的機會,都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不同部位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強手並進。
如何整合孩子"左右腦"
當孩子亂髮起脾氣時,說明他的左腦在作祟。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也用"左腦"和孩子去硬碰硬,試著用我們的邏輯性和孩子們比較"真理",說些"我明明對你很好"、"我又不能讓你的生日提前到"、"作業是你必須完成的"之類的話,那將是徒勞的艱苦工作。
家長們要學會,當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時,首先要用我們的右腦,與孩子的右腦聯結,接著再引導至左腦,幫助孩子整合左右腦,並且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聯結第一,解決第二。
通過聆聽與關注認清孩子的情緒
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孩子們的情緒。
當我們不去正面面對一個孩子情緒的激流勇進時,我們讓他通過對右腦的反應和在激流中衝浪來體驗所謂的連接。之後,我們會盡量用我們的左腦來引導孩子轉向左腦,一起理性地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
正如例子的肖肖媽媽中所做的那樣,通過一些親密的動作當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後,再開始向孩子解釋,並一起努力尋找改善的方法。例如,"答應和孩子一起計划下一個生日"、"想辦法讓家庭作業更有意思"等等。
事實上,這種方法類似於育兒書籍中的許多理論,比如先解決情緒,然後解決問題;比如,先與孩子產生共鳴,再解決孩子的煩惱等等。
但是,這種方法並不總是有效的,也不意味著對兒童沒有底線或放縱不管。一些舉止不敬、傷害他人、破壞物品等行為應在傾聽和注意之前先對孩子進行停止。
通過經驗分享安撫孩子的情緒
比如,當孩子摔倒劃傷胳膊肘時,幼兒園的孩子失去了心愛的寵物,幼兒園的孩子受到同學的欺負。這些時候對於幼小的他們來說,可能被痛苦、失望或恐懼的感覺壓得喘不過氣來,右腦充滿了強烈的情緒和身體感覺,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此時,我們的責任是引導左腦工作,讓孩子們確切地了解發生了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幫助他們複述恐懼或痛苦的經歷,澄清事情的過程,讓他們理解整件事。比如,因為孩子在幼兒園生病或受傷,他們害怕上幼兒園,然後拚命拒絕上幼兒園。也許,在他們的腦海里,他們有一系列的事情,比如獨自一人在學校,生病和受傷,離開父母,感到害怕,並認為這些事情有必然的聯繫。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回憶起生病受傷的日子,從家到幼兒園再到家。比如對孩子說:"剛開始呢我們一起上幼兒園,揮手告別之後,你就開始和朋友們玩了。後來,你摔傷了,媽媽知道你很痛苦,但老師很照顧你。她知道你需要我媽媽,所以她打電話給我,我馬上就到了。我陪你把傷養好了之後,你想不想回到幼兒園去找你的朋友和老師們呀?"
這樣,把事情的經歷給理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和身體在經歷什麼。幫助他們建立一些意識,以表明學校是安全和有趣的。例如,你可以在孩子們最喜歡的教室的一角畫一幅畫,或者和孩子們分享一個非常快樂的時刻等等。
這種通過經驗回憶引導的方法,讓他們改變對抗拒事情的認知,從而再次喜歡上它們。
孩子發脾氣的情景的的確確會令人很不愉快,但其實,發脾氣只不過是孩子們內心的一種表達方式。父母要明白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心裡的想法是什麼,這樣才能知道該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如果你能注意到發脾氣是如何極大地幫助了孩子,當你從新的角度觀察到發脾氣如何使孩子們恢復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你就會轉而去讚許它。而大多數父母從來沒有機會,所以他們才始終想不明白這一點。
我是小D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